永川老城区拐角那家“陈记茶馆”,每天下午三点准时上演固定节目——老李的算命摊子。竹椅一摆,褪色的八卦图往桌上一铺,茶客们就自动围上来。老李眯着眼嘬一口酽茶,手指在桌面敲出节奏:“这位大哥,你印堂发亮啊…不过嘛…”故意拖长的尾音,总能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他最拿手的把戏是“三句话套信息”:
1. “你最近是不是为钱烦心?”(十个人里八个点头)
2. “家里老人身体欠安吧?”(永川湿气重,关节炎高发)
3. “工作上有个戴眼镜的给你使绊子?”(办公室政治万能模板)
套路名称 | 适用场景 | 成功率 |
---|---|---|
模糊话术 | 中老年群体 | 82% |
生肖运势 | 春节前后 | 91% |
合婚测算 | 相亲市场 | 76% |
新城区的张阿姨可看不上老李那套——她花三千块买了台“AI面相分析仪”,摆在菜市场入口处。机器咔嚓一拍,直接打印出带二维码的运势单,年轻人居然更吃这套。“您这鼻梁高,适合创业…扫码看详细解析?”其实后台就五套固定模板,全靠算法随机组合。
有意思的是,真有人信这个。隔壁猪肉铺王老板连续三个月扫码改微信头像颜色,结果…该亏还是亏。咳,这事儿吧,就跟买彩票一个理儿——总得有个念想不是?
说到底,算的不是命,是焦虑。纺织厂下岗的刘姐说:“算命的说我四十六岁转运,我再熬两年…”建筑工老周更实在:“花二十块听几句好话,比喝酒便宜。”
几个典型客户画像:
现在连算命的都搞“差异化竞争”了。老李最近偷偷学了塔罗牌,张阿姨的机器加了星座功能…要我说啊,永川的算命江湖,比电视剧还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