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要算命伐?"——绍兴老街的算命先生总爱用这句带着浓重口音的招呼截住游客。青石板路上飘着黄酒香,乌篷船划过八字桥的倒影,而桥墩下那排褪色的蓝布棚子,才是本地人心里真正的"文化景观"
1.看相:皱纹比《兰亭序》笔画还深的王半仙,专攻"庭五眼"他总捏着游客下巴嘀咕:"颧骨高杀夫不用刀?瞎讲!绍兴女人当家,颧骨是财库懂伐?"2.测字:鲁迅中路摆摊的徐瞎子,明明看得见却要装瞎。某次让人写"茴"字,听说是教师就冷笑:"乙己转世?四种写法都救不了侬的职称!"3.摇签:禹陵门口的签筒比自动贩卖机还忙。最抢手的是第38签——"酒坛底见真章"(其实每支签都暗示买酒)。
流派 | 代表人物 | 必杀技 | 收费套路 |
---|---|---|---|
面相派 | 王半仙 | 把法令纹说成官运线 | 看完相推荐"开光"霉豆腐 |
八字帮 | 李铁口 | 用绍兴土话念天干地支 | 算完必须买条红内裤 |
风水党 | 陈罗盘 | 拿乌篷船当青龙白虎 | 看完祖坟要喝三碗女儿红 |
"侬家灶台朝北,克婆婆!"——结果客户是单身程序员,家里只有微波炉。
"三月必有血光之灾"——来年四月客户摔碎一坛酱油,非说算得准要补红包。
最绝的是仓桥直街的"算命"跳转页面显示:"您今日宜吃臭豆腐,忌坐三轮车——因为车夫会绕路"
1.语言系统升级:年轻算命师会把"堂发黑"翻译成"逆"说"太岁""年算法波动"
2.道具创新:罗盘旁边摆收款码,签诗印在黄酒瓶标签背面。
3.精准用户画像:
"现在真大师早转行做短视频啦!"解放北路的张神算边直播边吐槽,"屏幕那头又看不见手相,全靠美颜滤镜撑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