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面相庄严 佛教面相

2024-06-04 10:21:47
版权说明:以下内容来自网友投稿,若有侵权请联系:259687886@qq.com 处理。

这是业果法则。天生丑陋,无需自卑,坦然接受,造作美丽之因。天生丽质,也无需骄傲,继续保持善良心态就好。

“在此,年轻人,有些女人或男人易怒、多恼,即使被说少事,也生气、恼怒、瞋恚、憎恶,表现出愤怒、瞋恨、不满。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该业,身坏命终后,投生到苦界、恶趣、堕处、地狱。假如身坏命终后并没有投生到苦界、恶趣、堕处、地狱,而是来到人界,则无论生在何处皆丑陋。年轻人,这就是导致丑陋之道,即:易怒、多恼,即使被说少事,也生气、恼怒、瞋恚、

憎恶,表现出愤怒、瞋恨、不满。

在此,年轻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不易怒、不多恼,即使被说多了,也不生气、不恼怒、不瞋恚、不憎恶,不表现出愤怒、瞋恨、不满。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该业,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假如身坏命终后并没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来到人界,则无论生在何处皆端庄。年轻人,这就是导致端庄之道,即:不易怒、不多恼,即使被说多了,也不生气、不恼怒、不瞋

恚、不憎恶,不表现出愤怒、瞋恨、不满。”《小业分别经》

五百罗汉第贰拾捌尊庄严无忧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在佛教经典中,”庄严“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一是具德义,一是衣饰义。也就是说,以善美饰国土,以功德饰衣身曰庄严。尊者达到了庄严与无忧的统一。其佛性的修炼达到了完善的境地。其中最常用的是装饰美盛、端正尊严之义。端正尊严不仅体现在外在的形象上,更重要的是指内在的品德;内由外显,只有具备高尚的品格,才能真正呈现庄严的面相。”忧“是指忧愁烦恼,这是应该加以摒弃的,否则就会如《智度论》卷二所说,”心没忧海,不能自出“。尊者刻苦修习禅定,不仅自己摆脱俗世的忧恼,还尽力将众生之心从”忧海“中拯救出来,他庄严的面相正是为了向众生昭示摆脱忧恼之后的静谧平和的心理境界。

庄严无忧尊者,原名叫做阿僧迦,是古印度的佛教理论家,他的著作《庄严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在佛教经典中,“庄严”通常解释为装饰美盛、端正尊严,不仅指外观形象的端庄,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庄严论》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格,才能真正呈现庄严地面相,对于其他事物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庄严无忧尊者所生活的时代,佛教已经在印度很兴盛,然而当时有几个小国,却因对佛教怀有误解,迟迟不愿意接受。他们以为,佛教提倡四大皆空,如果所有的百姓都“四大皆空”,抛下了分内的工作,那国家岂不是将要灭亡了。《庄严论》的问世,为他们的疑惑提供了最好的答案。书中说,每个人都爱自己的身体,每个人也都爱自己的国家。佛教教育人不贪恋富贵,多积德行善,正可以使人们丢掉私欲,而培养爱国之心。《庄严论》的佛教爱国说流行开来后,使那些小国的国王放弃了成见,成为佛教的积极拥护者。

《庄严论》提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佛教具有美化国土的作用,要达到这个目的,它的一切设施和用品必须具备美丽庄重的外观。所以寺庙建设应该宏大壮丽,里面的装饰应该富丽堂皇。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佛祖的伟大,善男信女身在其中,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敬畏之心。庄严无忧尊者的这些理论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现在人们看到的寺庙无不宏伟庄严,佛像无不端庄静穆。置身于金碧辉煌的神殿中,人们仿佛沐浴在来自天界的神圣光辉之中。

庄严无忧尊者的塑像姿态端正、神情怡然,那种超越凡尘的气质正表现了他内心的庄严。生来性格最坦荡,为人诚挚美名扬。

方便于人方便己,无忧消遥保安祥。天生性格坦荡,待人诚挚热情,所以能得到较多赞誉。与人方便既是自己方便,如此方能无忧无虞,永保逍遥、平安与吉祥。

得此偈者,心中多有不宁,常自心中生出无端忧烦,应反思自己,是否私心太重,虑事偏执。须知多帮助他人,与人为善,才能使自己少羁绊而多吉祥。

湖北沔城广长律院

历史记载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镇为古沔阳州、府、郡、县治地。广长律院,亦称广长社,始建于明朝,位于沔城大莲花池西南岸青林山上,当时中国有三个半律院,广长律院就占了一个名额,被称为为中国三大律院之一。

莲花池

明天启年间,三昧国师(讳寂光,公元1580-1645年)云游至沔城东门外青林山麓,挂锡于费散人家庙广长寺。国师观此地山色葱茏,莲池飘香,法缘殊胜,意将广长寺扩建为南山律宗道场。费公鼎力相助,募化十方。寺院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动工,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告竣,占地三十亩,计费七千余金。有房舍四十八栋,佛像七百余尊,重檐飞阁,创设幽奇。

崇祯三年,御批为广长律院,辖两湖两广僧侣。开坛放戒,高僧云集,全国知名。崇祯十六年,李自成义军攻克沔阳州城,律院大部被焚,后由廪生王俊捐修未竣。

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律院重建,焕然一新。此后,,律院又屡毁屡建。其损害较大者,有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洪秀全太平革命军攻城,民国30年(公元1941年)正月国民党军对日焦土抗战以及公元1967年文革破四旧。

迨至改革开放,百废俱兴。苦守残庙之隆照法师与沔城信众发心重修广长律院,大雄宝殿、观音阁得以复其旧制。但由于诸多因缘,一度人去院荒。

公元1996年,净明法师(释豁松)立弘誓愿,北归传法,将律院建成净土宗专修念佛道场,并祈世界和平、百姓安康。在南桥诸护法及远近信众大力支持下,天王殿、三圣殿、寮房、斋堂相继落成。律院园舍清净,法像庄严,佛门圣地再现辉煌。

易先卓原撰,众居士增补

历史记载2

广长社著名的丛林律院

(摘自沔城风情网略有改动)

广长律院又名广长社,位于大莲花池西南岸青林山上。律院创始人是高僧三昩和尚。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至崇祯二年(1629年),历时四载。原占地面积16000多平方米。庙山门墙高三丈,粉红色,上嵌四个金字“广长律院”,据说是明末大书法家董其昌手书。庙内铜铸佛像500多尊,泥塑菩萨110尊。石碑有40多块。

广长律院是曾著名的丛林,是湖北三大律院之一,威名显赫,蜚声遐迩。清·乾隆《沔阳志》记载有三昧法师鼎建广长律院的碑记。此碑现嵌于广长律院山门墙中,心细者隐约可读全文。清咸丰年间,广长律院方丈为一进士:法名孚山、字小岩,江苏人,因参与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清廷杀害。他隐姓埋名在湖北汉阳归元寺落发为僧,后来沔城广长律院任方丈。孚山长老出生翰林,攻诗,住广长律院期间,写下了著名的长律四首《青林山即景》。

1999年,魏恩光先生赴香港探亲,游大相国寺从藏经阁内抄回孚山方丈的长律,现摘录

其一:

诗卷长流天地间,每因提笔一惭颜。

云围莲沼花千朵,烟锁墨池水半湾。

皓月当空僧入定,夕阳低树鸟知还。

青林岂与东林异,结社何妨借此山。

清代未年,广长社的住持红花和尚是著名的武林高手,他的“吐纳功”令人罕见。

一天,有一个彪形大汉将一对石狮子摆在十字街前,那石狮子又高又大,每个都有千余斤。围观者甚多。彪形大汉把众人瞥了一眼,狂妄地说:“有谁把狮子搬动,我就把它送给谁。”围观者面面相觑,无人上前动弹。这时,红花和尚从此经过,闻知此事,心想:山门前正缺一对石狮子,不如把它弄去。便上前说:“施主,你说的话是否属实?”彪形大汉把红花和尚打量了一眼,揶揄地说:“你人没有狮子高,体不及狮子大,还想搬动石狮子?”红花和尚说:“我不想搬动,只想用气把它吹倒”。彪形大汉一听,直发冷笑:“你有这种本领,我跪在地下给你磕三百六十个响头。”红花和尚凝神运气,鼓起两腮,用力一吹,把两个石狮子一下子就吹倒在地,还打了两个滚。围观者掌声如雷。彪形大汉正欲跪地磕头,红花和尚拦住说:“头不需磕,只把石狮子送给我就行了。”说罢,一手提着一个石狮子大步流星而去。

广长律院最神奇的故事还是60年前烧死的一颗皂果树。这颗皀树有一千多年历史,四个大人都难以合拢抱下。1937年的一天夜晚,狂风暴雨,一个“龙”形闪电将大树点燃,白天,火光同天色,大树看似安然无恙;晚上,朦胧见火光,大树被烧得“扑嗤”直响。皀果树焚烧七天七夜后才熄火。人们走近时,没有发现一点烟灰,树根却依然绿如新生,树根旁边竟有一个盆口粗的大洞,当地百姓用十几米长的竹杆都难以见底,方圆百里的群众都争相来看。后来,沔城经过日寇战火洗劫,这一神奇景观竟消失了。

东林寺法师前来弘法

现在的广长律院,建在陈友谅行宫遗址。相传陈友谅起义后,曾在此修建行宫。令人惊奇的是,此处台基高出地面5-7米,立于台中,沔城湖光水色、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据传,1954年发大水,无论水涨多高,此台始终与水面相距2米。广长律院现建大殿一座,明三暗五式结构,占地300平方米,殿顶亮脊雕甍,四角铜铃高悬。殿内镀金佛像数十尊,表情各异。天王殿、三圣殿都是师父白手起家建起来的。律院南侧还有观音殿。2012年,广长律院在大护法黄居士的资助下,众弟子齐心协力用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新闭关房建好,为利益、接引众生做好基础准备工作。目前,山门、新念佛堂、讲堂等正在筹建过程中

佛教中庄严是什么意思

泉潮律院(泉潮庵)-徐州-江苏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1日

来源:作者:

人关注打印转发投稿

新沂全潮律院(泉潮庵)

五华顶,古时又称五凤岭,是绵延八百里的马陵山最高峰。在这古树参天、浓荫匝地的峰巅处,坐落着一座古老而又庞大的寺院,这就是久富盛名的全潮律院。

全潮律院,据考证,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它是马陵山六座庙宇中最大的一座寺院。寺院有殿堂360问,庙地千顷,僧侣五百.跻圣、希普、慧门、登善、擎悟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住持方丈。

寺院的建筑,是环绕着天王殿为中心组成的一组院落。周围有内外两道院墙,整个院落占地面积达五万多平方米。院内,苍松翠柏错落有致,殿宇房舍排列有

序,整体建筑布局严谨,装饰华丽,气势雄伟壮观。马陵山地区在明、清两代属宿迁县辖制,查阅宿迁历史档案,存有明代万历年间绘制的马陵山景区全景方位图。

全潮律院南山门,向南一字蝉联着三个百亩水面的池塘,后人称之为“三莲菱鱼池”,池塘内碧波荡漾,水鸟翔集,菱叶积翠,菡萏飘香。这些池水一来可以汲取食

用,二来可以灌溉禾蔬,三来可以养鱼放生,遇到赤旱季节,寺僧们还主动帮助山民抗旱。池塘边,菖蒲茂盛,林木蓊郁,在池塘与山门中间,有一棵树龄近千年的

银杏,高达数十丈,树干粗如碾盘,五人合报还须加一鞭。这些都不失为映衬寺院的自然景观

在中轴线上,第一个迎面大殿是天王殿。坐在天王殿正中的佛像是“弥勒佛”,肥头大耳,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两旁是“四大天王”塑像。“四大天王”又称

“四大金刚”,白脸为“东方天王”、绿脸为“西方天王”、青脸为“南方天王”、红脸为“北方天王”。穿过天王殿,就是寺院中最主要的建筑大雄宝殿,正中供

奉着“释伽牟尼佛”,头戴金冠、身披袈裟,跏趺于莲花宝座,两侧是十八“罗汉”塑像。

最后一个殿为藏经阁,收藏着数千卷的《大藏经》一部,为万历年间皇帝御赐的镇院之宝。

全潮律院,历经千年,规模宏大,香火鼎盛。至为遗憾的是,在公元一九三八年四月(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被日寇纵火焚毁。

标签:寺院|江苏|专题|徐州|泉潮律院泉潮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