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挺有意思,这玩意儿跟现代人减肥称重似的——不过古人称的不是脂肪,是命数。把生辰八字换算成"重"(单位居然是""),再对照《称骨歌》查吉凶。举个例子:
骨重(两) | 命格类型 | 典型特征 |
---|---|---|
2.1-3.7 | 轻若浮萍 | 劳碌奔波,需贵人扶持 |
3.8-5.4 | 中庸之数 | 平稳有余,大富大贵难求 |
5.5-7.1 | 福厚压秤 | 天生带财库,但易招小人眼红 |
哎你发现没?4两是个分水岭——超过4两算"得住福"4两就得"烧香"(民间老话这么说的)。
别急,咱掰开揉碎了说。年、月、日、时四柱各自对应固定数值(唐朝袁天罡定的规矩),比如:
加总=3两6钱,对应歌诀:"此命推来性情躁,六亲无靠自打拼"(咳,这命格放现在就是996社畜啊)
先看两组数据对比:
1.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 骨重完全相同,但现实中命运可能天差地别
2.武则天传说→ 野史记载她骨重7两2钱(帝王命),可袁天罡当时算的是男命...
关键矛盾点:这套系统压根没考虑后天努力和时代差异。古代说"5两以上必显贵"放现在可能就是个大厂高管——可要是这人偏偏躺平呢?
别说,还真有人开发了称骨算命APP(界面做得跟健康秤似的)。但咱得清醒:
1.娱乐属性>预测功能→ 当个心理测试玩玩还行
2.隐藏的统计学彩蛋→ 骨重4-5两的人占比超60%,古人早把"命"成大概率事件
最后唠叨句:命是秤上的数,运是手里的秤砣——您说是这个理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