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阴历2月19日是中国农历新年初二。在当年,中国正处在国家重建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年,众人都在期待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然而,这一天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历二月十二。今天,我们来探寻这一天的故事。
在1959年,中华人民正处于大跃进运动潮。按照当时的说法,大跃进是一场旨在使中国工农业生产实现跃升的运动。可事实上,在这场运动中,许多领导干部只顾忙于数据和口号,完全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置于不顾。这一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到来的。
1959年阴历2月19日这一天,是一个极为寒冷的日子。它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都成为当时和之后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这一天,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了沙漠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并对它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这可能是当时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之一。
这一天,中国第二艘核潜艇“长征一号”在海南岛黎姿教学岛下水。这艘5000吨的潜艇是艘自行设计、建造和下水的东海核潜艇。中国潜艇的下水,使得海岸线防御进一步得到巩固,也彰显了中国自主开发核潜艇的竞争力。
然而,这一天毕竟不是能让纪念日的一天。事实上,这一天发生了一件对近百万人的生死大事。
大跃进时期,各级领导干部盯住统计数字,不是“亩产一万斤”,就是“四两大米一活人”。与此更多的贫困人民的生产生活并没有因此改善,甚至连享有的“基本生活保障”也受到了影响。
在当时,“大炼钢铁”风气盛行,各地领导干部上热情的号召之后,开始出现了大规模下乡挖掘”大石头、铁器皿“的情况,具体来说就是在采石矿、河滩等地无节制的挖石、挖铁,要求一个地方出产越多就越好,借以提高生产的数字。
在山西,晋阳铸管厂的当地领导压榨工人集中扑灭穴居生活的制度正是如此而起。这个制度通俗一点说就是,把生活在山野上的人们,强制劳动,威胁着他们要生产铁,制造出的铁要末成大铜钱,末成大铜币,末成核桃。当地的穷人则不得不在树林中挖蜂窝、打树枝卖草,借以交换一点食品和饮水。
事件爆发的“时刻”,是在2月19日,一个气温很低、没有什么仪式的日子。四川宜宾地区的一次聚会上,一位女工说出了大跃进治理中的真相。她说,在当地的生产队,死了大量的人,因为他们饿不死就被打死。农忙的时候,整个生产队只得到了50斤小米,他们没有其他东西可吃。
这个几乎摧毁了中国农村的制度就是大跃进。在那些曾经被迫实施大跃进的地方,甚至成千上万的人口和家庭被摧毁。资料显示,只中国重庆就有150万人病死,1600万人饿死,国总人口的1%以上,也有的民间传说称到1960年,四人中有一人饿死,三人中有一人病死。
这次事件也展现了中国政治框架的不足,但是却没有意识到。直到50年后,上的教训才让农业技术在广大乡村地区开始了大规模革新,农村内迅速发展的县级经济也起始于此。
这段暴力历史的悲情,是中国岁月流动的片段,也让人们更明显地看到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所留下的血泪、惨状。
回到1959年阴历2月19日这一天,无论是科技成果还是核潜艇下水,都展示了新中国在技术和军事方面的强大。但这一天,毕竟是一个充满着血泪的日子。这些血泪不仅仅是因为大跃进中因饥饿、疾病而导致的大量人口死亡,也是因它所蕴含的对人民生命、幸福等基本权益的漠视,它的影响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淡去。今天,我们仍需警示自己,不能为了数字把人享有的基本权益忽视。我们应该让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跨过联合王国、二十世纪各种挫败和磨难的洪流,向前迈进,更加繁荣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