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葬是件大事,一定要选个吉利的日子,以示对已故者的尊重,然而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对落葬吉日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以下有5种常见的落葬吉日:
热灰葬
要求遗体火化后3天或7天内落葬。这是全国各地比较流行的落葬日确定方法。“热灰葬”盛行是基于“入土为安”观念的影响,认为“早入土,早为安”。
七里葬
要求人故死后49天内落葬。由于“热灰葬”常常要先落葬后竖碑(墓穴加工来不及),故将落葬时间由遗体火化后3至7天推迟到人故死后49天内。选择“七里葬”也是受“早入土,早为安”观念驱使,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是热灰葬。
圆满葬
也叫“祭日葬”,表明逝者从生到死,划上圆满句号,实现生命回归。“祭日葬”不适合非正常死亡,只适合那些人生少有遗憾,特别是那些高龄老人。选择“祭日葬”可以把逝者骨灰寄存在墓园,直至周年祭日再行落葬之礼。
黄历葬
黄历上显示的“黄道吉日”和“宜安葬日”。
节日葬
我国二十四节气或传统节庆日中已经形成祭祀风俗的,都可以作为落葬的吉日。具体有以下几个重要节日:
(1)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将迎来一年中第一个月满之夜,是为天官赐福日。早在汉代,人们就把这一天看作吉日,现在,常常被用作祭祀祖先,祈求福佑的日子。
(2)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是为地官赦罪日。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祭奠祖先,与清明节扫墓相似。
(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是为水官解厄日。《中华风俗志》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4)清明节。清明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好日子,对于落葬,自然也可称为吉利的日子。
(5)冬至节。冬至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自古以来就有冬至日祭天祭祖的风俗。
(6)大寒节。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大地将渐渐回春,预示着年轮的结束与开始。此时,人们一边忙着过年,同时不忘祭祀祖先和各种神灵,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下葬吉日怎么选
下葬吉日怎么选,下葬吉日是自古以来民间的一种常见做法。民间更是有很多封建迷信的说法,但是有一些禁忌还是要注意的,有关于下葬的风水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下面分享下葬吉日怎么选相关内容。
下葬吉日怎么选1重丧,指的是一个人去世后近则百日内,远则一年左右,家人或者亲戚中又有人相继去世的情形。避开重丧是择日首先就要考虑的。
引起犯重丧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死者去世的日子犯重丧。二则是送葬的日子(举办葬礼的日子)犯重丧。
死亡时间是不由人控制的,去世犯重丧的日子无法控制。但是安葬的日子是可以选择的,则需要避开重丧日。
中国传统历来重视长子长孙,视他们为儿孙的代表人物,在家族事务处理上,长子长孙的重要地位体现得都很明显。
在办丧事择日的`时候,就要以长子长孙的命理为主,首先要避开对他们不利的日子。
值年太岁掌管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太岁宜静不宜动。
丧葬事宜本身就充满悲伤,如果所选日子与太岁相冲的话,恐怕会触动太岁,惹恼太岁,带来灾祸,所以办丧事的日子切不可与太岁相冲。
八字中月令很重要,月令为提纲。在丧葬择日时,月令同样重要。
所选的日子,不能与月令相冲、相害、相刑。
很多地方习俗中,办丧事择日是一定要参照安葬日周堂图的,避开会对家人不利的那些日子。
丧葬择日以长子长孙为主,也要考虑到家中的其他人,特别是孝子孝女、媳妇女婿,他们和逝者的关系都很近,是要在灵前守孝的。为了保护他们,择日要尽量避开对他们不利的情形。
如果人数众多,全部考虑的话几乎就选择不出适当日子的话,就以照顾大多数人为宜,少数人可以随身佩戴灵符化解。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形是,骨灰火化后保存一段时间后再去土葬。这种情况择日更要慎重。
逝者去世一百天之内出葬,叫做“乘凶葬”,可以避开好多不利。而在世一百天之外安葬的话,已经超出了“乘凶葬”的期限,说道更多,所以择日更要慎重。
择日切忌冲坐山:坐午向子的阴宅,假如择日下葬,则不宜选择子日,因为子日冲坐山午的缘故。
下葬吉日怎么选2下葬日期最好的时间
下葬日期如何挑选
地吉日凶祸先发,选择吉日最为紧要。对于讲究的人来说下葬吉日不要参看黄历,要请风水师傅帮忙算一算。黄历上清楚的标明了宜忌、冲煞、方位、流年、太岁、三元九运、玄空九星等等。内容丰富,清新明了。除了具体天日以外,安葬的时辰也需要注意,不能早过日出,也不能晚过日落。安葬者,是人送终之切事,正确的择日应该是以逝者往生之日在结合宜忌、冲煞、流年、太岁以及家人的利弊为测算条件。
下葬吉日宜天德、月德、天德合、月德合、天赦、天愿、鸣吠日。忌月建、月破、土府、平日、收日、劫煞、灾煞、月煞、月刑、月厌、土符、四废、四穷、四忌、地囊、复日、重日。除此外还忌二十八宿中七星:角、元、奎、娄、鬼、牛、星。忌天火日,忌红沙日,忌小红沙日,忌天冲地克日,忌岁破日,忌冲亡人命,忌冲孝子命。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克:甲乙木克戊己土,丙丁火克庚辛金,戊己土克壬癸水,庚辛金克甲乙木,壬癸水克丙丁火。地支冲:是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这些都要考虑进去,根据相克相冲喜忌来选择下葬吉日。
落葬的黄道吉日:2023年04月02日。2023年04月03日。2023年04月06日。2023年04月08日。2023年04月15日。2023年04月21日。2023年04月27日。
落葬的黄道吉日:1、最为常见的下葬时间是在已故者死后的七七49天内入土为安叫“热灰葬”。2、在已故者死后的一百天落葬为佳期,叫“百日葬”。3、对于有守灵习俗的地方按民俗习惯在已故亲人的周年落葬最有纪念意义,叫“周年葬”。4、查找一个黄道吉日“黄道吉日”图吉利,叫“吉利葬”。
5、大寒节气是迁墓落葬的最佳日子,叫“干燥葬”。6、清明、冬至期间前七后八落葬,叫“习俗葬”。7、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也在此日祭祀先人。8、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民间有拜观音求救渡的习俗。9、七月十五:即鬼节,此日亡人可以得渡,脱离苦海,是灵魂解脱的节日。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落葬是件大事,一定要选个吉利的日子,然而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对落葬吉日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落葬吉日:
1、热灰葬。
要求遗体火化后3天或7天内落葬。这是全国各地比较流行的落葬日确定方法。“热灰葬”盛行是基于“入土为安”观念的影响,认为“早入土,早为安”。
2、七里葬。
要求人故死后49天内落葬。由于“热灰葬”常常要先落葬后竖碑(墓穴加工来不及),故将落葬时间由遗体火化后3至7天推迟到人故死后49天内。选择“七里葬”也是受“早入土,早为安”观念驱使,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是热灰葬。
3、圆满葬。
也叫“祭日葬”,表明逝者从生到死,划上圆满句号,实现生命回归。“祭日葬”不适合非正常死亡,只适合那些人生少有遗憾,特别是那些高龄老人。选择“祭日葬”可以把逝者骨灰寄存在墓园,直至周年祭日再行落葬之礼。
4、黄历葬。
黄历上显示的“黄道吉日”和“宜安葬日”。
5、节日葬。
我国二十四节气或传统节庆日中已经形成祭祀风俗的,都可以作为落葬的吉日。具体有以下几个重要节日:
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将迎来一年中第一个月满之夜,是为天官赐福日。早在汉代,人们就把这一天看作吉日,现在,常常被用作祭祀祖先,祈求福佑的日子。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是为地官赦罪日。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祭奠祖先,与清明节扫墓相似。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是为水官解厄日。《中华风俗志》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清明节。清明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好日子,对于落葬,自然也可称为吉利的日子。
冬至节。冬至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自古以来就有冬至日祭天祭祖的风俗。
大寒节。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大地将渐渐回春,预示着年轮的结束与开始。此时,人们一边忙着过年,同时不忘祭祀祖先和各种神灵,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